返回

代唐

关灯
护眼
门阀相关之陇西李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88读书网最新网址m.88xinshu.com

“东乡槐树里”。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可以这样说,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铺的槐树里。

前身后世

陇西李氏从最初扎根的狄道,随后扩展到全国各地,最后发展成了中国的第一大姓,这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迁徙之路。

《史记》记载,陇西成纪李氏,汉武帝末年因为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遭受了灭顶之灾,狄道李氏也受到了这次事件的牵连,都已经“衰微矣”。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晋至北周时,陇西李氏再次兴起,累世为官,成为功著关陇的陇西豪族。

陇西李氏的这次兴起是从李暠开始的,陇西李氏第一个做皇帝的就是西凉王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生于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1年),为陇西李氏“狄道房”人,是汉初征西将军李仲翔之19代孙。公元400年李建号“庚子”,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称西凉王,后迁都酒泉。后来李暠后人受到北魏的信任,不少人在全国各地担任过官职,后来他们就将家安置在了做官的地方,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房。

在繁多的陇西李氏支派中,有四房最为兴盛。这就是武阳(故城在今山东朝城县西40里)房、姑臧(治今甘肃武威县)房、丹阳(治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房、敦煌(治今甘肃敦煌县)房。唐朝时期,这四房出宰相十名,荣显功高,流芳百世。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张书城老先生认为,李陵裔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敦煌房的始祖。原来,李陵投降匈奴后,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拓跋氏,按照胡人的习惯,往往要跟随母姓,所以李陵的后裔就姓了拓跋。李陵死后不久,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李陵儿子迁大泽之东。大约在汉宣帝末年,李陵后裔的拓跋部落通过联姻等方式,形成了一个鲜卑拓跋部。几百年后,这支部落建立了北魏。公元450年,北魏发生了一次惨案,由于环境变化,北魏皇室霸占了李陵后裔的拓跋姓氏,为保存自己,李陵后裔又恢复了李姓。这一点,在宁夏固原出土的《李贤墓志》中已经说到了。

李贤和他的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氏敦煌房的远祖。

漫长的岁月中,李氏已经发展到1亿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姓氏,今天在临洮也有不少。“现在,临洮有八万人姓李,占全县人口的七分之一。”临洮县研究李氏文化的李瑞麟给我们介绍了情况。

整个临洮境内,以李姓命名的村庄达到76个,可以说遍地都是“李家庄”。仅仅是“李家湾”就有10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村庄也是非常的有趣,如“纸房李家”,他们或许有造纸的绝活;“窑头李家”最早是否住在石灰窑或者其他什么的窑边上。还有更多的李家,瓦房李家、大户李家、小户李家、单庄李家、河下李家等等的名称,成为展示李氏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编辑本段

古今变化

古陇西今临洮

甘肃省临洮县,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

先秦时期,临洮有古有陇西的称呼,因为地处陇水之西而得名(注:出《山海经》,陇水即现在发源于渭源的东峪沟河,位于临洮东)。现称临洮,得名因地处洮河之滨。从南向北流过的洮河,是远古时期为戌、狄、羌与先秦华夏民族之间的天然交界。地处洮河东岸的临洮,是先秦西端抗御外侵的军事、文化、政治中心,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从临洮城北三十墩的洮河东岸开始修筑长城,一直向东延伸到辽东,构成了秦代长城基本轮廓。因此,洮河与长城,成了秦朝西北共同的屏障,并依次在临洮建立了陇西郡,成为秦国三十六郡中最西边的郡,郡治今临洮县城南。西汉初,陇西郡仍然是西部军事政治门户,并且成为张蹇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的后勤基地,为打通河西走廊,迎来丝绸之路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此,临洮逐步发展成为丝绸之路出长安后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和商埠。唐代,临洮是西防吐蕃的南防羌族的军事重镇。汉唐边塞诗人反复吟唱。并有哥舒翰著名将领助守戍边,并有姜维、邓艾、李思齐等在此血杀疆场,留下众多历史遗迹,有古代民谚和城中的唐明皇手书为证。

今陇西为古襄武

今天的陇西县,因为沾了“陇西”二字的光,就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古陇西”。其实,今天的陇西县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也就是说,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

古墓作证

古老文明的古城临洮在洮河滋养下,出了影响历史的众多人物。首先是华夏第一大姓氏——李氏,发端于古代临洮,并有众多的历史遗存和人物为证。

在临洮县城西,有宝鼎山(下李家)、曹家大山(下李家)两个李氏祖先陵墓,从秦汉到民国年间,一直是李氏后裔祭祖之地。在临洮周围,分布着众多的“原驻民”

瓦房李家,纸坊李家等,并在临洮县城东二十铺有李氏汉墓,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古代西凉的创始人—李暠,就是临洮人,并因为李暠及其后代的繁盛,占领祁连山—黄河之间的广懋地区,控制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商贸往来,使得西凉政治、经济以及历史人物逐渐影响中原形成了李氏遍天下的局面,从而“祖籍陇西”,成为正宗李姓的一个标志。后来的李白、李世明等等无一不称其祖籍陇西,等等因为李氏文化产生的影响不一而足。

巩昌雄镇

《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

从这些记载来看,今陇西县就是汉代的襄武县,虽然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陇西郡治,但并不是史籍记载中李氏扎根的陇西狄道。著名史学家史念海说:“天下李氏在狄道”。

尽管今天的陇西县虽然不是古之陇西郡,也不是陇西李氏的郡望,但仍属古代陇西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天的陇西县即古襄武县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中国文学史上的“陇西三李”都是今天的陇西县人,“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这三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书》而已”。

从写作风格看三个人各有特点。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杂曲话本。这个诞生于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代表了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同《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枕中记》等流传不衰。

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称为月下老、月老。传说他有赤绳,若把它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虽仇人或相隔千里,终会结成姻缘。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中就曾提到这件事情:唐代韦固在宋城南店遇一老人,这位老者在月光下翻书。他问老人,回答说,婚书,老人同时带有红色的绳子,用来拴住有情人,管宋城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题其店曰“定婚店”。这就是俗称媒妁为月下老人的来历。

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又有李公佐,也是陇西人。元和中曾任江西从事。他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等。其中《南柯太守传》记述了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治。不料与邻国发生战争,紧接着公主去世,国王将他遣返故乡。这时他被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人生原来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陇西地还曾经出过众多名人,如汉医术方士封衡,与华佗齐名,著几本医书等。汉右将军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战功赫赫,都是著名军事人物。

陇西李氏文化

陇西李氏文化兴起于周秦,显于大汉,而盛于大唐。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李氏故里”、“李氏文化”商标的注册和这一文化品牌效应的逐步显现,陇西李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以逐渐转变为一项文化产业。“陇西堂”是天下李姓的宗族祠堂,也是陇西李氏文化的标志。李氏文化本身即为一种姓氏文化,而姓氏文化最深层的涵义就是宗族传承和族群凝聚。陇西李氏文化代表的不仅是某一地区的文化,更是天下李姓人寻根祭祖之根本和精神需求之依托。

1992年,甘肃省在陇西县恢复重建“陇西堂”,并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1993年又将“李氏文化”列为全省的四大文化之一。

在1992年、1994年、2005年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和陇西李氏文化研究开发中心先后成立,对陇西李氏文化利用信函往来、资料交流、新闻媒体介绍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宣传活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甘肃日报》、《香港商报》、《菲律宾商报》等十几家报纸;中央电视台、北方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定西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世界李氏网、李氏网、陇西李氏文化网、兰州大学网站、龙溪县政府信息网等多家网站均发表有介绍陇西李氏文化或专业研究陇西李氏文化的信息资料。国家邮政局出版了有关陇西李氏文化的一系列邮票和明信片。编排的《风云陇西堂》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多角度、全方位的舆论宣传和相关论文的撰写,使陇西李氏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m.88xinshu.com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萌宝前妻别想跑:101次追爱 闪婚老公轻点宠 武傲九霄(书坊) 破灭维度 太古无敌帝 僵天师记 诸天人生 无敌小草民 崇祯十三年 娇妻太撩人:穆少,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