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儿郎志

关灯
护眼
治国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88读书网最新网址m.88xinshu.com

看过上文,或许有人会质疑:“那是王莽的品质道德问题,与他的个人能力不发生关系!谁说坏人就当不了好皇帝(好官员)?干不出一番伟业?”

“唉,岂不闻‘小事靠智,大事靠德’?一个品德素质有问题的人,早晚会作茧自缚,永远也做不成真正的伟业。当然,如果坑蒙拐骗偷贪诈,盗之于国、霸之于民,尔后自顾享乐、吃香喝辣、横行霸道、巨款找小三、万金养婊,将这种肮脏龌龊的事情视为‘伟业’的话,小弟真心无话可说。(不过现实中的确有一些这样的“人”,呵呵。)”小弟心中这样嘀咕着,面上却平和的回道:“好罢,那咱们就看看王莽的个人能力如何。”

据史料所载,王莽称帝后的确十分用心、异常刻苦,立志要为百姓谋福,欲做一位名颂千古的好皇帝。但是,很可惜,他的能力实在欠佳,为政举措一败涂地、甚至有些荒唐。

咱们就从“政治、经济、民生”这三方面入手,简单看一下。

首先看看政治问题。

对外:

《资治通鉴》记载:“莽恃府库之富,欲立威匈奴,乃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取服于’……募天下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穷追匈奴,……”

王莽仗恃国家富强,想对匈奴立威,把匈奴单于改称为“降奴服于”,还派十二位将领、一百八十位偏禆将,带三十万兵马、辎重,大举进攻匈奴,想把匈奴国分成十五部殖民地,立十五个单于。

“西域诸国以莽积失恩信,焉耆先叛,杀都护但钦;西域遂瓦解。”——《资治通鉴》

西域各国由于王莽长期没有恩惠和信用,焉耆国首先背叛,杀死了西域都护但钦。于是,西域各国与内地关系崩溃解体。

不仅如此,王莽还把西南夷的“【句町王】改为侯,使句町王邯怨恨愤怒”;还杀了“高句丽”侯王,把高句丽改称为“下句丽”……

王莽对外的政治措施,就是把从汉武帝开始数代皇帝恩威并施,友好建交、和睦共处的四面八方诸多邻国……全都祸害、得罪遍了。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国家多牛X。

(这件历史证明,位高权重的人,比一无所有的普通人更容易丧失理智,骄傲自大、嚣张跋扈。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见到某些人惯常用下巴看人,对人颐指气使。小结论:装B的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牛B,但是他们不知道,其实,如此装B等于在自己脸上写了四个大字:“俺是傻-B”。别怪小弟说话难听,因为以旁观者的客观角度来看,大家难道不觉得,王莽真的很傻-B么?呵呵。)

对内:

“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资治通鉴》

王莽的想法很不错,为了避免地主阶级垄断土地资源,剥削压榨穷苦百姓,所以“把全国的田地改名叫‘王田’,”也就是从土地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确切的说应该叫“王有制”)。同时又下令将“奴婢叫‘私属’,都不准买卖。”谁若违反,流放四极,严惩不贷!

可以说,王莽的想法不错,出发点也的确是为老百姓着想,可是,施行得结果怎样呢?

《资治通鉴》给出了答案:“莽性躁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奸,天下嗷嗷,陷刑者众。莽知民愁怨,乃下诏:‘诸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且一切勿治。’”

意思是说:王莽这家伙性格很浮躁,干什么事总想着模拟古代,也不管是否适合眼前的现实社会。所以,制度始终没定下来,反而促使了许多贪官污吏乘机为非作歹,天下一片愁苦,被处以刑罚的人很多。王莽知道老百姓忧愁怨恨,于是下诏:“凡是持有国家土地的,都可以自由变卖,不受法律限制。犯法私自买卖平民的,暂且都不处罚。”

这内政改革让王莽改的,不改都不会这么乱!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官僚、地主资产阶级给玩得团团转,最后还妥协了……公信力全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史记》、《资治通鉴》和《后汉书》,王莽干的有才事儿可远远不止这两件。)

再来看看经济问题。

据《资治通鉴》记载:王莽大封五等诸侯796人,附庸1511人,可以理解成“莫名其妙的加了一堆白吃饭的高等公务员”。

这些“公务员”大都装得像个人样儿,却不干人事儿,吃着纳税人的口粮,往死里剥削、压榨、谎骗老百姓,还欺辱他们,遇到问题一味的推来推去,很少会真正的办实事儿(貌似每个朝代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这样,呵呵)。

还是通过《资治通鉴》的记载:王莽分别在公元7年、9年、10年、14年,先后改革发行了四次货币!这又是要闹哪样儿?


m.88xinshu.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我的竹马是男配 山河梦断 战地银狐 放开那只纱奈朵 鬼军士 六界逍遥游 系统之乡土懒人 韩娱之骗子 巅峰世界之血染三界 越南1954